每日科普网,分享实用科普知识,学会生活经验技巧。

科普头条推荐热门科普知识科普知识排行科普手机版

分享实用科普知识,学会生活经验技巧。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科普知识

豇豆长什么样子的图片 豇豆的种植方法及病虫害防治

时间:2023-01-10 18:37来源:每日科普网(www.mrkp.com)人气:

豇豆起源于热带非洲,中国广泛栽培。豇豆是旱地作植物,生长在土层深厚、疏松、保肥保水性强的肥沃土壤。豇豆提供了易于消化吸收的优质蛋白质,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、微量元素等,可补充机体的营养素。豇豆的嫩豆荚和豆粒味道鲜美,食用方法多种多样。下面,我们来看看每日科普网带来的关于豇豆的种植方法的相关介绍吧!

本文目录

1、豇豆长什么样子的图片

2、豇豆的种植方法

3、豇豆的病虫害防治

豇豆长什么样子的图片

豇豆的种植方法

1、种子处理

在豇豆播种前一定要精选种子,还要把种子进行晾晒1~2天,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干籽直播,也可以采用25~30度的温水进行短暂的浸种,当看到大多数豇豆种子吸取水分膨胀后,捞出来把表皮的水分晾干后进行播种。

2、整地做畦

一般情况下每亩地施腐熟的有机肥在3500~4500千克,过磷酸钙60~80千克,硫酸钾30~40千克,或者是草木灰120~150千克。在北方地区一般多做成平畦,南方做成高畦。

3、播种方法

豇豆播种一般采用穴播,如果发现土壤的墒情不好时,可以在播种前进行浇水润畦,等到湿度适宜时播种,也可以在播种的时候先开沟浇水,等到水渗下去后开始播种,播种时每畦播两行,建议行距50~65厘米,穴距20~25厘米。每一穴放种子4~5粒种子。播种以后覆盖2~3厘米厚土。

4、查苗补苗

当真叶出现以后要及时的查苗补苗,一般每穴留2~3株健壮的苗。出苗以后的豇豆还要加强管理,有时会发现豇豆的藤蔓长势很好,有时会发现花开的少,或者是花坐不住荚,还有就是落花落荚严重。

5、肥水管理

豇豆出齐苗后,要根据土壤墒情进行一次浇水,此后就要严格控水控肥,以中耕保墒蹲苗为主。插架之前进行一次浇水,结合这一次浇水可以在豇豆的行间沟施有机肥或者是追施尿素(每亩地10千克),当豇豆的植株出现花蕾时,如果发现干旱可以浇一次小水,豇豆的初花期不浇水,防止落花。

当第一花序坐住荚,第一个花序以后几节的花序显现时,再浇一次大水。再到豇豆植株中下部的豆荚伸长、中上部花序出现时,再浇一次大水。以后每隔5~7天浇一次水,要经常保持土壤见干见湿。植株进入开花结荚期后浇水时要结合追肥。每次追肥的量时每亩追施硫酸铵15千克或者是尿素10千克,硫酸钾5千克,一次清水,一次肥水交替使用,在7月以后雨水量增加,要注意排出田间积水,延长结荚期,防止后期落花落荚。

6、及时搭架

豇豆在5~6片叶开始伸蔓时要及时搭架,引蔓上架,在晴天的中午或者是下午进行,以免折断嫩头。对豇豆进行整枝,抹底芽,主蔓第一花序以下的侧芽长至3厘米左右时及时抹去,这样促使主蔓粗壮和提早开花结荚。对豇豆的主蔓摘心,当主蔓长15~20节,达2~2.3米高时进行摘心,以促进下部节位各花序上副花芽的形成和发育,这样做也有利于采收豆荚。

豇豆的病虫害防治

锈病

症状:病菌主要为害叶片,严重时也为害茎和豆荚。病初叶背产生淡黄色小斑点,稍隆起,扩大后成暗褐色突起病斑,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。严重时整张叶片布满锈褐色病斑、引起叶片枯黄脱落。茎和豆荚染病产生暗褐色突起,表皮破裂,散发锈褐色粉末。发病后期茎和豆荚均可形成隆起的黑色疱斑,表皮破裂后散出黑色粉末。

发病条件:病菌附着于病残体借气流传播。适宜发病温度为21~32摄氏度,最适发病温度为23~27摄氏度,相对湿度95%以上。高温、高湿有利于锈病发生,田间积水、夜间积露、植株过密、通风透光差等均能使病害加重。

防治方法:发病初期喷洒1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或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或25%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,或12.5%腈菌唑乳油200倍液,或70%硫磺·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或12.5%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,每10天左右喷1次,连续2~3次。

白粉病

症状:主要危害叶片,也可侵害茎蔓和荚。叶片染病,在叶背和叶面产生白粉状霉层,粉层厚密,边缘不明显,严重时可布满整张叶片,使叶片迅速枯黄,引起大量落叶。茎蔓和荚染病,生出白色粉状霉层,严重时可布满茎蔓和荚,使茎蔓干枯、荚干缩。

发病条件: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,分生孢子可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。适宜发病温度15~35摄氏度,最适发病温度20~30摄氏度,相对湿度40%~95%。连作地、排水不良、通风透光差、肥力不足的田块发病重。

防治方法:发病初期喷洒30%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,或2%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,或1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,或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或47%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,隔7~10天喷1次,连续2~3次。重病田可视病情增加喷药次数。

煤霉病(又称叶霉病)

症状:病菌主要危害叶片,也可危害叶片、茎蔓及荚。发病初期叶两面生赤色或紫褐色小点,扩大后呈淡褐色或褐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,边缘不明显。湿度大时病斑背面密生一层灰黑色煤烟状霉。病情严重背引致叶片早期脱落,仅残留顶端数片嫩叶。

发病条件:病菌附着在病残体上借气流传播。发病适宜温度10~35摄氏度,最适温度30摄氏度。高温多雨、田间积水、湿度大时发病严重。

防治方法:发病初期喷洒50%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,或50%万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或50%腐霉利可湿性粉浮剂1500倍液,或77%可杀得2000倍液,或40%多·硫悬浮剂500倍液等,隔7~10天喷1次,连续2~3次。

病毒病

症状:病原主要为黄瓜花叶病毒、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和蚕豆萎蔫病毒。染病后叶片出现深、浅绿相间的花叶,有时可见叶绿素聚集,形成深绿色脉带和萎缩、卷叶等症状。病株一般叶面皱缩,叶片变小、畸形、矮化。

发病条件:病毒喜高温干旱环境,发病适宜温度15~38摄氏度,最适温度20~35摄氏度,相对湿度80%以下。种子带毒率可达15%~20%,病毒主要通过蚜虫传播,田间农事操作使病株汁液摩擦也可传毒。在高温干旱下,蚜虫发生严重、肥水管理不当,植株长势弱时发病严重。

防治方法:选用抗病品种,注意早防蚜虫;加强田间管理,增强植株抗性。发病初期用20%病毒A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或1.5%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,或20%病毒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83增抗剂100倍液等喷雾,隔7~10天1次,连续2~3次。

炭疽病

症状:叶片发病始于叶背,叶脉初呈红褐色条斑,后变黑褐色或黑色,并扩展为多角形网状斑;叶柄和茎染病,产生梭形或长条形病斑,呈褐锈色;豆荚染病初现褐色小点,扩大后呈褐色至黑色圆形或椭圆形斑,周缘稍隆起,四周常具红褐色或紫色晕环,中间凹陷,湿度大时溢出粉红色黏稠物;种子染病,出现黄褐色的大小不等凹陷斑。

发病条件:带菌种子播种后幼苗染病,在子叶或幼茎上产出分生孢子,借雨水、昆虫传播。在多雨、多露、冷凉多湿情况下或种植过密、土壤黏重、潮湿的地块发病重。

防治方法:选用抗病品种,实行2年以上轮作。播种前用2.5%适乐时种衣剂10毫升对水1升,拌5公斤种子。开花后发病初期,选用10%世高1000~1500倍液,或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或70%甲基硫菌灵(甲基托布律)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80%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,隔7~10天1次,连续2~3次。

豆土螟

危害特征:常卷叶危害或蛀入豆荚内取食幼嫩的种粒,荚内及蛀孔外堆积粪粒。

防治方法:架设黑光灯诱杀豆荚螟、豆土螟成虫、及时清除落花、落荚。每亩用55%特杀螟可湿性粉剂30~40克加水40~50公斤,或5.7%氟氯氰菊酯乳油1000~2000倍液,或2.5%功夫乳油2500倍液,或5%锐劲特悬浮剂2500倍液,或5%抑太保乳油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。从现蕾开始隔10天喷1次,重点喷花及嫩荚。

豆荚螟

危害特征:以幼虫蛀食花、蕾、嫩荚,造成大量落花、落荚,影响产量和质量。

防治方法:同豆土螟。

蚜虫

危害特征:成虫和若虫刺吸嫩叶、嫩茎、花及豆荚的汁液,使叶片卷缩发黄,嫩荚变黄,严重时影响生长,造成减产。

防治方法:用杀虫灯、色板诱杀或采用银灰膜避蚜。频振式杀虫灯50~60亩安装1盏,接口处离地面1.2~1.5米,每隔2~3天清理1次接虫袋。黄板在田间采取棋盘式放置,每亩安置30~50块,下端离植株最高点15~20厘米。在发生初期用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,或50%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,或3%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,或0.2%苦参碱水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。

标签:
用户评论
'); })();